17732605906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沧州盛祥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运河区条形码的作用与意义

运河区条形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沧州盛祥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3-03-29 08:52:31

目前,移动计算应用正在逐步应用于交通物流企业的业务链及其行业运行环境:包括从制造商到运输服务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这一流程以及反馈信息的逆乡向过程;在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如交货码头、制造产地仓库、起运码头、运输车辆、分销渠道、合作者、经理,乃至最终客户,企业的移动解决方案无处不在;它将人群和流程与他们所需的实时信息连接起来,管理企业资源或资产,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差错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销售业绩。在大型商业企业领域,“采集、移动和管理”的企业移动理念同样适时地将产品、管理者、空间和时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的高度管理。而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的各种信息逐渐汇聚为一种数据流的方式。相应地,信息的采集分析也就形成了采集——分类——存储——转换——传递——加工——生成新数据的完整过程。为了使读者对移动计算的各个分支部分有更直观的认识,选取了一些案例加以展示。

(一)海尔数据采集与分类场景海尔集团在全国建有42个配送中心,这42个配送中心构成了海尔集团服务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重要物流网络。为确保配送中心实现高效运转,并为管理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数据,海尔全面应用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配送中心的入库、出库、盘点、移库等作业环节,实现了高效、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功能。在配送中心的入库作业环节,数据终端从主机系统下载有关的入库数据后,操作人员通过在数据终端上输入相应的入库单据编号,便可获得详细的入库数据,具体包括入库产品沧州条码、单位、数量等。操作人员通过对实际入库产品条码的扫描,并将实收数据与应收数据核对,实现了对入库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流程控制功能。最后,数据终端上采集的数据被上载到主机系统中,供物流管理系统作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在配送中心的出库作业环节,在数据终端下载主机系统的出库数据之后,操作人员在数据终端上输入相应的出库单据号,便可获得当前批次出库的产品条码和数量。依据数据终端中的出库数据,操作人员可实现对出库产品的扫描、核对和确认,从而实现了对出库作业的严密管理。最后,数据终端的实际出库数据被上载到主机系统中。在仓库盘点作业中,在数据终端下载由主机系统生成的盘点数据之后,操作人员便可在数据终端的操作提示下,对库存商品进行逐项扫描、清点和确认,待盘点数据上载到主机系统之后,便可获得库存的盘点差异数据。在库位移动作业中,待数据终端从主机系统下载移库指令后,操作人员便可在数据终端的操作指示下,将某个库位的商品转移到目的库位,待所有移库操作完成后,再将数据终端上载至主机系统,实现移库作业的确认。

(二)仓储企业数据存储与转换场景仓储企业是移动计算技术最大的潜在行业用户之一,我们就以具体的货物从装车到入库作业为例进行描述。首先,操作人员通过扫描或手工输入装车单据号,通过无线数据终端实时提交到后台主机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便实时将装车单据的明细数据发送给无线数据终端,具体包括产品编码、产品描述、送达方、应发数量、单位等。然后,操作人员根据这些详细的装车数据,开始扫描待装车产品的条码,并通过无线网络与管理系统进行实时通讯,以对装车产品进行核对。当操作人员将扫描完毕的一批产品装车后,便可通过无线数据终端向后台主机的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提交,从而使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记录装车产品的实发数量、扫描开始时间和扫描结束时间,并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处理。当货车将货物运到仓库的时候,库存控制人员首先必须检查货物的详细资料;然后,将它输入我们的管理系统;管理软件为每件货物生成一张具有惟一识别编号的条码标签;同时,为它准备了一个空闲的货架。接着,通过车载计算机通知叉车司机,将货物存放到预定的货架上;叉车司机在收货处用扫描系统为货物生成的条码标签;然后根据计算机屏幕上给出的提示信息将货物运送到指定位置。每个货架上都有一个惟一标志该货架的编号,在货物上架前,叉车司机还必须输入货架的编号和系统提示的位置相匹配,最后,货物被安置在指定的货架上,系统最终确认这个货物的入库操作完成。”库存控制员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叉车司机进行交流,当散货商品库存量小于安全存量时,库存控制员可以中断当前的提货操作,强制叉车司机补足散货库存。反之,如果叉车司机发现库存或库位发生错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立即通知库存控制员加以解。这种基于无线数据终端的作业管理系统,便于后台主机系统根据实际作业进度,安排工作任务,实现对资源的统一调度,实现了物流管理和运作的最优化。

(三)UPS数据传递场景UnitedParcelService(UPS)是世界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为了保证它在快递业内速度、便捷性和可靠性等各方面的优势,UPS启用了以移动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交付系统。UPS的驾驶员都配备手持数据终端,称作DIAD(交付/驾驶员信息获取设备)。在车内,DIAD放置在一个名为DVA(DIAD汽车适配器)的智能支架里,该支架与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无线调制解调器相连。一旦到达客户处,驾驶员就将DIAD从DVA上取下,并用DIAD内置扫描器扫描每个交付包裹上的条形码。收集到的信息包括托运人编号、服务等级和包裹跟踪编号。驾驶员还要输入与这次交付相匹配的代码。这个代码甚至包括交付活动在建筑物内的详细位置,例如接收区域。为了核实交付,驾驶员会输入包裹接收者的名字。一旦日后要对这次交付进行查询,客户将被要求提供接收者姓名。司机回到车上便把DIAD放到DVA上,数据即通过网络传输到UPS主机。几分钟内,包裹编号、数据、时间和客户姓名就会更新到中央数据库并提供给全世界的客户。短短几秒钟后,发运人便可通过ASG的在线系统或互联网上看到自己的货物已运抵目的地。

(四)华联超市数据加工并生成新数据场景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营超市连锁集团之一。为了发挥连锁超市集约化经营的优势,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以上海为中心开展了配送中心的业务,将集中采购、集中管理、集中调配集约化经营集于一身。一个大规模的物流中心,自然免不了会需要到库存商品的盘点工作。物流中心的盘点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作。在盘点过程中,仓库工作人员首先扫描货位条码,通过主机查找到存放于该货位上的所有商品清单;随后,逐项扫描商品条码并对该商品进行清点。清点后的数量通过无线网络直接发送给主机,并更新主机的数据库系统。由于盘点过程采用了实时处理方式,因此在盘点过程中,配送中心的配送作业依然能够正常的进行。既能够保证库存数量的正确,同时,又能够确保对配送顾客的商品供给。在实时处理模式下,收货员只需要扫描商品条码,主机便会承担所有的搜索、查询和显示工作,收货员可以从手持终端的屏幕上了解到有关该商品的所有信息和定货资料,在完成质检和数量清点后,通过手持终端向主机发送确认命令。实时处理模式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入库商品的定置管理中。由于配送中心的货仓是一个由计算机进行仓位控制的体系,因此,当仓库工作人员在将商品安置在货架上之前,必须通过主机获取有关该货位的商品存放资料信息,在实时模式下,仓库工作人员扫描货架上的条码,就能从主机得到目前存放在该货位上的商品,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详细资料,以便确定该货位是否能继续堆置商品;同时,根据收货员输入的进货商品数量,决定新的商品在仓库中的货架位置,货位空间等。查询过程采用实时处理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了商品的错位堆放。当工作人员扫描商品条码时,如果发现该商品堆放在不恰当的货位,主机会向工作人员要求将商品重新堆放并提示正确信息,从而保证了库存商品的定置管理;有效的实时管理极大地减少人员来回确认系统信息与货物信息的一致性,对于流量较大的物流中心极为有效。配送管理保证了物流中心以最有效的方式为配送顾客提供配送服务。由各个顾客提交的定货单经由总部的中心计算机传递给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后,需要对各个顾客的定货要求作出协调安排(因为有可能发生供应商供货数量不足的情况),根据库存商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安排商品的配送。在配送过程中,配送人员首先扫描代表各个顾客的标志条码,主机将针对该顾客作出的配送安排显示于手持终端屏幕上;然后,操作员逐项扫描商品条码,根据该商品条码,主机系统作出统筹安排(如查找库存商品中最早生产的商品,根据先进先出的配送原则安排),将该商品在仓库中的存放货位通知操作员,操作员根据系统安排的配送数量提取商品,完成一种商品的配送过程。配送人员在完成所有的工作后,向主机提交打印请求(如果系统发现遗漏了一些商品,会实时地提醒操作员),主机将针对各个门店的配送单通过有线网络传递给打印机。由于采用实时方式操作,从发送打印请求到主机驱动打印机工作这一过程可在瞬间内完成;如果采用批处理方式,操作员必须将数据回送到主机后才能打印配送单。毫无疑问,这种实时处理方式大大缩短了配送车辆的等候时间,保证了配送过程能最快最有效的完成。

(五)江苏邮政物流中心解决方案现代化的邮政物流配送中心除了具备自动化和省力化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之外,还应具备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但快速物流网运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以江苏省邮政物流中心为例,平均每天需要录入400多票货物,每票以录入时间为1分钟计算,两台机器录入需要3个多小时,这大大延迟了上行封发的时间。而省中心接收时需要票据和实物的交接,如果发现货物出现问题则很难查出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这就影响了接收的效率。在货物投递完成之后的反馈环节,反馈人员很难在系统中录入投递到用户的确切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江苏省邮政物流中心借助移动计算技术进行改革。江苏邮政物流中心的实施方案是把条码技术与应用软件应用在业务揽收、中心交接和投递反馈三个环节。在业务揽收环节,每辆揽收车需要配置一个PDA,揽收人员携带印制条码的详情单。揽收员填完详情单、验完货物品名之后,给每件货物贴条码,扫描货物的条码,将货物揽收完送到分中心以后,将PDA的数据导入PC机,并将所有的详情单扫描一遍、导入PC机核对,然后将详情单信息上传中心服务器。在省物流中心交接环节,由两台工业级接入点、多台手持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建立了无线局域网,并开发了相应的无线应用软件。将货物和详情单送到省中心,接货人员使用无线PDA扫描所有详情单,进行勾挑、核对、堆位等作业。在投递反馈环节,投递人员将客户签收的信息输入PDA,投递完成之后回到中心将信息导入计算机,自动完成每一票反馈工作。其最终实施成果有效地缩短了揽收、封发、集中、勾挑、核对、堆位的时间,由于采用了条码扫描和移动计算技术,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显著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江苏省邮政物流系统的应用证明,该方案能够把准点下行发车率提高40%以上。

条形码发展历史及变革条形码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条形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商品沧州条码发明创始人诺曼伍德兰德条码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两位工程师研究用条码表示信息,并于1949年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条码专利。这种最早的条码由几个黑色和白色的同心圆组成,被形象地叫做牛眼式条码。这个条码与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一维条码在原理上一致,它们都是用深色的条和浅色的空来表示二进制数的1和0。由于当时美国印刷工业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还没有能力使用条码技术。

二十年后的1966年,IBM和NCR两家公司在调查了商店销售结算口使用扫描器和计算机的可行性基础上推出了世界上首套条码技术应用系统。这个系统把物品价格记录在物品包装的磁条上,当物品通过扫描器时,扫描器就读出了磁条上的信息。

1970年美国食品杂货工业协会发起组成了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简称UCC),UCC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工商界全面接受了条码技术。1972年UCC组织将UPC条码作为统一的商品代码,用于商品标识,并且确定通用商品代码UPC条码作为条码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普遍应用。这一措施为今后商品条码统一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3年欧洲的法国、英国、联邦德国、丹麦等12个国家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发起并筹建了欧洲的物品编码系统。并于1997年成立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编码)协会。EAN(编码)协会推出了与UPC条码兼容的商品条码:EAN编码)条码。这一新生事物在欧洲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兴趣。世界上许多非欧美地区的国家也纷纷加入了EAN(编码)协会。1981年,欧洲物品编码协会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由于习惯叫法,直到今天仍然称EAN(编码)组织。EAN(编码)条码13位数的分配

我国于1988年成立中国物品编码协会,并于1991年4月正式加入EAN(编码)组织。目前我国商品使用的前缀码就是EAN(编码)国际组织分配给我国的690,691,692,693。由于条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用有很多优点,所以它不但在商品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如邮电、银行、图书馆、物流管理、甚至当今最热门的电子商务、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还有很多用于管理的条码也应运而生,比如128条码,39码、交叉二五码、CODABAR码等,这些条码都是用于管理系统的一维条码。

随着条码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条码技术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条码技术能够解决计算机的数据输入速度、数据输入正确性等问题,而且希望条码技术还能解决将更多信息印刷在更小面积上等等其他一些问题。到了80年代后期,一种能够在更小面积上表示更多信息的新条码产生了,这就是二维条码。由于二维条码在平面的横向和纵向上都能表示信息,所以与一维条码比较,二维条码所携带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都提高了几倍,二维条码可表示图象、文字、甚至声音。二维条码的出现,使条码技术从简单地标识物品转化为描述物品,它的功能起到了质的变化,条码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就扩大了。

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条码种类有EAN(编码)、UPC码(商品条码,用于在世界范围内唯一标识一种商品。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条码)、Code39码(可表示数字和字母,在管理领域应用最广)、ITF25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较多)、Codebar码(多用于医疗、图书领域)、Code93码、Code128码等。

其中,EAN(编码)码是当今世界上广为使用的商品条码,已成为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基础;UPC码主要为美国和加拿大使用;在各类条码应用系统中,Code39码因其可采用数字与字母共同组成的方式而在各行业内部管理上被广泛使用;在血库、图书馆和照像馆的业务中,Codebar码也被广泛使用。

印制条形码的原版底片必须通过国际或国家编码中心注册登记编发。要使条形码能够被沧州条码扫描器正确识别,要求条形码线条直,不能断线,线条边缘要平滑锐利,不能出现锯齿,线条之间距离符合标准,线条黑度要足,反差要大。对条形码的技术要求主要有:

1、大小缩放条形码通常是原大直接印刷,而要放大或缩小印刷要按EAN组织的技术要求,不可随意进行,一般规定其缩放倍率应控制在80%~200%。条形码缩放率对印刷合格率影响极大,当缩放倍率为100%时,印刷合格率为97.3%;缩放倍率为90%时,印刷合格率为95.7%;缩放倍率为85%时,印刷合格率为25%;而缩放倍率小于80%时,印刷合格率仅为10%。因此,缩放印刷最好由条形码软片的提供机构完成。

2、颜色搭配由于条形码的识读系统规定一般扫描器光源是波长为630~700nm的红光光源,所以要考虑墨色的红光效应。扫描器的入射光照射在不同颜色条形码表面,会发生不同效果的反射。黑墨可完全吸收红光,印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在3%以下,是最安全理想的条形码用色;白墨对红光则会完全反射,其印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接近100%,是最安全的空白用色,因此条形码一般都印成黑白相间的单色。但在包装印刷中,为增加其装饰性,经常会选择其他颜色条空搭配,这时就要注意根据颜色的红光效应选择合适的搭配。对红光反射率高的有黄、橙、红等色,对红光反射率低的有绿、紫等色。只要能满足条形码对反射率、扫射密度及其印刷对比度PCS值要求的任何色彩搭配,都是合理的条形码印刷颜色设计。

3、对承印物的要求在光学特性方面,为保证扫描光源45°角入射和15°反射,要求承印物具有良好的光散特性。在材料方面,纸类承印物一般以纸本身的白色基底为空白色,对于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光泽度均有一定的要求。白度要求是为了使纸表面具有较好的反射能力;要求不透明是为了防止入射光透过纸张背面而使光信号减小,导致反射率降低;要求较低的光泽度是为了减少入射光的镜面反射效应。对于透明或半透明的印刷载体,应禁用与其包装内容物(尤其是液体内容物)相同的颜色作为条色,以避免内容物的颜色加深空地颜色,使空色向条色靠近,降低PCS值。

实际应用中此问题常常被忽略:如在蓝色或绿色液体透明包装上印刷白色空地、深蓝或深绿的条码,蓝色和绿色的内容物会使白色空地呈淡蓝或淡绿;在黑色西瓜籽的透明包装上印刷白色空地与黑色条的条形码,黑色的内容物会使白色空地呈浅灰色。此时应加深白色基底印刷油墨的浓度,使内容物颜色不会从基色中透出,或者改变颜色的搭配,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当包装装潢设计颜色与条形码设计颜色发生冲突时,应以条形码设计为准,修改包装装潢设计颜色。当载体漏光透色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开辟一块颜色与空色相同、面积足够大、油墨足够浓的基色专门印刷条形码;若条形码印刷在塑膜封口处且背面有装潢的部分,应在封口的两层中间夹一不透明夹层,以确保背面装潢色彩不影响条形码PCS值。使用铝箔等反光材料作为载体时,可以打毛处理本体颜色或覆盖一层白、黄、橙红的基色为空色,以黑、深蓝、深绿、深棕为条色印刷条形码;亦可以反光材料本体为条色,以白、黄、橙、红为空色印刷条形码,被称为反白印刷。反白印刷的原理仍然是基于这种颜色设计能满足所规定的条与空的反射率、反射密度与PCS的对应值。对于承印材料尺寸稳定性的要求,应选用耐候性好,受力后尺寸稳定、着色性好、油墨扩展适中、渗透性小、平滑度及光洁度适中的材料。纸张中的铜版纸、胶版纸、白板纸,塑料中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和金属中的铝箔、马口铁都是条形码标志较好的承印物。而大包装常采用的瓦楞纸板由于表面不够平整、油墨渗透性不一,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印刷误差,因此除了大倍率的EAN、UPC和ITF码外,一般不直接将其作为承印物,而是采用粘贴印刷标签方式。着色力差的无极性基团聚丙烯膜和尺寸稳定性差的编织带不可作为条形码标志的承印物。

4、对油墨的要求在油墨颜色搭配时,要考虑油墨的色偏。油墨的色偏对条形码的精度影响很大。理论上讲,只要按照颜色配比使用油墨就可满足条形码要求,但由于印刷油墨存在色相不纯的缺陷,会发生偏色现象,如蓝油墨由于对红光的错误吸收,会造成红光下的反射率升高,降低条形码的PCS值。所以应严格控制油墨用色,使油墨密度均匀、色相饱和、纯度高,最好在印磁条形码前先测定某种油墨在红光下的反射率是否达到要求。

金属油墨(如金色)的反光度和光泽性会造成镜面反射效应,因而不能用于条形码印刷。由于条形码印刷是实地印刷,其印刷所能达到的反射密度与油墨的光学特性及墨层厚度有关,在印刷过程中,印品的反射密度随油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油墨厚度达到一定值后,密度便达到饱和,因此要特别注意油墨的浓度和墨层厚度。不同的印刷工艺,墨层厚度有较大差异,胶印为2~4μm,凸印8μm,柔印10μm,凹印12μm,网印可达到30μm。

根据测试可计算,上述印刷种类所得印品实地反射密度都可达到0.3以上,加之黑、青、蓝、绿等色能够全部吸收红光,所以采用上述几种印刷工艺印制条形码条色,反射率均可达到要求。条形码印刷用油墨粘度不宜太大,且在印刷中要注意供墨量和印刷压力。供墨量大,承印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会在承印物表面铺展,使精度下降;供墨量小,线条不饱满甚至出现断划等现象;印刷压力过大,油墨剪切应力加大,流动性也随之变大,一方面会造成油墨铺展,另一方面,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间的压印区变宽,也会造成条形码条符变宽。这些都会影响条形码印刷的精度,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印刷方式、不同油墨的流变性和承印材料吸墨性能,调整控制供墨量、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等因素。

有人总是会来问到:沧州条码的大小总是随着打印文本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可是我不想要条码大小发生变化,我能不能锁定住条码的宽度大小呢?

打印在条码上的的文字是从数据库信息中调用的,所以这是不固定的。

当打印在条形码上的字段位数发生变化时,那条码的宽度肯定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个是无法固定的。

如果说想要条码的宽度固定,那就要把条码的字段位数固定。

当字段位数固定后,再根据条码的码制对条码字段实行一定的限制,下面列出了几种情况:

1.你在固定条码字段位数之后,最好可以把数字和字母的排序固定下来,比如您看下面的数据:

12435abfd012

14747abcd052

18345arcd075

19636aqed055

10821ahrd056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前5位是数字,第6-9位是字母,第10-12位是数字,按照这样的规律,那么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码制(CODE128,CODE39,CODE93等),条码的宽度打印出来都会是固定的了。

2.当你的条码字段位数固定了,并且打印的字段内容也都是一样的,比如都是清一色的数字或者字母符号,这样不管你采用哪个码制,那么生成的条码宽度都会是一样的,跟采用的码制是没有关系。

3.当你的条码字段位数固定了,但是字段的排序是数字或者字母是打乱的没有规律可言的话,那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选择“code128码-B”的符号集来进行编码(但要注意,CODE39,CODE93或者CODE128其他字符集不适用。)


 

版权所有:沧州盛祥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